2023-02-08 19:40:28 阅读:
总结完年会当天的不足后,合上日记本,赶忙入睡。清晨7点收拾行李,飞往海口。连续的缺乏睡眠,身体极度疲惫,让我心里没有底气。担心自己能否跑完半马,更为担心的是,自己在途中因体力不支,而无法完赛。幸好,有郭健老师的经验分享。
分享
律师是一群热衷分享的人,每到周末,他们不是在各种论坛上,就是在去参加论坛的路上。而跑马拉松的人,更是一群热衷分享的“疯子”。如果说跑马拉松的律师最大的特质是什么?毫无疑问,便是分享精神。
刘桂明老师曾对跑马拉松的法律人作过一次总结: “他们羡慕不嫉妒,他们佩服不攀比,他们鼓励加激励,他们学习又交流,他们共享又分享。”诚然,跑马拉松的法律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分享,毫无保留地分享。每个人仿佛都是透明的、都是打开的状态。一谈起马拉松来,他们就开始分享各自的跑马拉松经历、心得体会、注意事项、新发现适合跑步的跑道、自己的跑团里有哪些有趣儿的跑友。接下来,他们会极尽所能地“忽悠”你加入自己的跑团。
犹记得1月14日的晚宴上,所有参加过当天马拉松的人,都在你追我赶地谈论自己当天跑马的感受、自己途中发生的伤痛、克服困难的经验。耳朵如果不凑近点,你就必须通过唇语来搞明白对面的讲者在讲什么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大家热情分享的时候,吴杰老师一直都保持着表示认可但不参与的优雅风度。后来,刘桂明老师直接就将本次饭局的终极主题确定为了:如何让吴杰老师开始跑马?即使几位前辈不停讲解马拉松的各种好处,吴杰老师依然只是微笑认可。
确实,外在的强制力终归只是辅助性的,而获得持续幸福的方法,是将有益的改变从自觉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将自己因热情或外界原因而爱上跑步变成自己内在的生活习惯。饭局的最后,吴杰老师最终决定,自己要开始跑马拉松了。这一功劳最终必须归功于郭健老师,也是我的马拉松老师。
其实郭健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将吴杰老师发展为自己的“下线”,靠的不是不停地阐述马拉松的各种好处,而是通过分享开始跑马拉松后,自己内心的处世态度、价值观、精神状态、情感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种改变是内在的,需要自己亲自去体会。郭健老师的文字一如她刚才的表达,细腻而易感动人心。吴杰老师被发展为“下线”也是预料之中的。
次日,刘桂明老师、郭健老师和我在用过早餐之后,偶遇顾燕玲律师等跑友。聊着聊着,开始分享各自的跑步技巧。起初只是语言上的交流,偶尔伴以手势的模拟,后来,郭健老师担心表述不准确,更是直接在餐厅里就跑起来做示范。开心得像个孩子。
陪伴
我很庆幸,自己无论是在人生的各个转折点,还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尝试每种选择时,都有幸得贵人相助。而郭健老师和周雨杨律师,无疑是我海口首马的贵人。是他们,让我领会到了法律人马拉松的另一种精髓:陪伴。
之前就一直听老师说,赵志刚老师放弃了创造个人PB的机会,帮他完成了自己的首马,言语间的感激溢于言表。我当时就想,这种精神很感人。人与人之间相处,在涉及自己看重的成绩时,还能够合弃自己的目标而帮助另一个人完成梦想,这个人就是善良的。
比赛当天,还在酒店大堂时,郭健老师就开始针对当天的天气,就着装给我建议。前往起点的路上,又对跑姿进行指导。中途时,我们偶遇了周雨杨律师。人和人的缘分真是妙不可言。就这样,郭健老师和周雨杨律师决定陪我完成我的首马。这个时候,我对陪伴的定义还只是停留在“一起跑”的层面。
由于海口马拉松没有进行分区设置,所以存包现场、起点比较混乱。郭健老师、周雨杨律师和我差点走散。比赛枪响13分钟后,我们才走到起点处。无论是存包时反复没找到法律人存包处,还是枪响后起点离我们有多远、这段时间是否计人在内等这些,我都一无所知,若不是有郭健老师和周雨杨律师在,我在心理上必然是会焦虑的。
跨过起点后,由于现场气氛比较燃,跑起来后,身体也逐渐适应了跑步的节奏,不自觉地就有了“跑快欲”。这时,郭健老师和我说,速度要慢下来,我们要一直这样匀速跑,前面看起來不太快,但后半程也不会太慢。现在回想起来,我逐渐理解了,跑慢,才是一种智慧。
在开始的兴奋期,控制自己的速度是自己能跑的时间更久的一种措施。保持持续奔跑的精神,也保持跑步中的谨慎。在不断的“跑得慢”中,超越那些跑得快但更多是在试错的人,超越那些跑得快但把持不住随时跑崩的人;超越那些跑得快但不能持续奔跑的人。用“跑得久”来达成自己的后发优势,来达成较小试错的概率,来达成最终“跑到最后”的“跑得久”,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身体状态,学会控制自己的速度和心理,了解马拉松运动的各种规律是比单纯的跑得陕更为重要的东西。只有知道自己如何跑慢,才能知道自己如何跑快。这同样也是一种对生活与工作的合理态度。
13公里之前,我在心理上是处于安全期的。人类大多数的恐惧都是来源于未知。由于有过13公里的跑步经历,因此,我清楚,13公里之前体能是没问题的。这期间,郭健老师和周雨杨律师一直在通过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周雨杨律师甚至在刚跑了1公里之后,就幽默地和我说:“加油,只剩下21公里就到终点了!”试图来从.心理上缓解我的恐惧。
13公里之后,进入了我的“无知期”。随之而来的恐瞑感、体力的消耗更加剧了我的恐瞑。每次补给的时候,我总因担心体力不足以支撑到下—个补给点而大口喝水、吃砒点。郭健老师知道我属于那种吃多少都不胖但是饿得快的体质。她担心我一次吃太多,就开始限制我喝水的量。
为安全起见,我手里开始攥着喝剩的半瓶水。由于是半瓶,所以跑的过程中,水的来回晃动会影响到我的节奏。因此,我努力减小左臂的摆动幅度。这样的结果就是,在16公里处的时候,由于左右臂摆动失衡,导致脖子右侧开始抽筋。郭健老师赶忙给我按摩脖子,周雨杨律师又在临近的地方给我找医疗点。到达后,医务人员给我喷了花露水,脖子有种灼烧感,渐渐地,才有所缓解。
此后,周雨杨律师为了让我双臂摆动协调,他开始帮我拿着那半瓶水。我的话越来越少,只能低头看着地面。半程之前,每一公里感觉一眨眼就过去了,此时,感觉每一公里都那么漫长。周雨杨律师还叮嘱,每次口渴时,只要示意他就好,他会拧开瓶盖把水给我。这些细微的举动,伴随着日益艰难的每一米而更加珍贵。
18公里处时,我开始试图在补给时多花些时间,这样就能多走一会儿。郭健老师在洵问我除了累,没有异样后,说:“能跑就不要走,能走就不要停,加油,接着跑起来。”19公里处时,郭健老师看我眼神空洞,问我现在什么感觉,我说手臂发麻。郭健老师便、上我停下来走会儿,并一直安慰我: “别担心,我们走会儿,按这个速度,肯定能在关门前到达终点。”周雨杨律师则一直在为我们拍照、为我收集素材、不停地与郭健老师聊天以分散我的注意力。即使看到关门兔跑到了我们前面,他们也并没有表现出着急的神情。但是他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不想因为自己而被挡在门外,在这种心理下,我鼓起勇气,开始跑了起来。
终于,在离终点还有500米时,郭健老师建议我走一会儿,这样到达终点的时候才有力气摆pose。而周雨杨律师又加速跑到终点,为我和郭健老师拍照。为了给我留下珍贵的瞬间,他的精彩瞬间却没能留下影像。可这一刻,却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抵达终点的那一刻,没有完赛的喜悦,也忘记了酸痛带来的痛苦,留在这一瞬间的只有对于郭健老师和周雨杨律师的感激。
早前就听老师说过“雁群效应”。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股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可以借助前一只大雁的羽翼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确实,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走,总觉得路太长;如果大家一起走,再远的路也感觉不远,事实上还走得更远。当我们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时,每个人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贡献自己的正能量,这样才能更快乐、更踏实、更长远地一起走到终点。在这次跑马拉松经历中,我一直是那只在后面的大雁,而我希望,不远的将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帮助他者完成梦想的人。
因为,施比受更快乐!
量力而行的坚持
坚持,毫无疑问,是大多数人听到马拉松时联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而法律人马拉松的精髓,我认为,是量力而行的坚持。
刘桂明老师在倡导法律人跑步时曾说: “如果你跑不了全马,就跑半马;如果你跑不了半马,就跑10公里;如果你跑不了10公里,就跑微马;如果你跑不了做马,就走微马。”这段话总结为三个词就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跑步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跑步时,身心状况、天气状况、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跑步产生影响,但身心状况以外的因素却是我们自己无法把握的,唯有身心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在跑步的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内心,用心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在跑步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梦想与意愿不能超越自己的身体条件。梦想可以不断被超越,意志与毅力可以不断被磨砺,但身体不能被超越,健康不能被损耗。用心感受,当运动强度超过自己的负荷、超过自己的能力时,要果断放弃。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重要,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放弃就如同放鸟还林、放鱼入水。有了今天的放弃,才会有明天更好的坚持。只有随顺自己身处的环境,才能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才能身心愉悦、才能实现跑步的初衷。
我对法律人马拉松的理解是,并不是提倡每个人部去跑马拉松,而是提倡每个人都动起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去选择稍高于自己目标的赛程。如果你目前的身体素质允许你跑5公里,你就设定一个10公里的目标,而这个10公里,于你而言,就是你心目中的马拉松。最后的成就感都是一样的,超越了旧我,认识了一个新的自己。
其实,写日记和跑马拉松有很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回想写日记的这十年,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教会了我许多。
因为写日记,我习惯了反思。我试图通过深夜刻下的每一个铅字来拷问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见贤思齐。得意时自我批评、失意时自我鼓励。我时刻警醒自身:晴耕雨读,哀矜勿喜。我期待趁昔年轻多吃些苦头、多历经些磨难,因为我知道:当下愈苦,回忆愈甜。
因为写日记,我习惯了感恩。我变得对待情感极为敏感,我谨慎地接受爱、慎重地给予爱。遇有贵人相助,我无比感激;遇有友人落难,我尽全力相助。因为我希望自己也能有幸成为他者的贵人。
因為写日记,我习惯了倾听、包容。我尝i式用耳朵去理解每一位讲者、尝试换位思考。我在每一次的虚拟换位中,去试图理解每位讲者言语、行为的初衷、逻辑。而在最后,任何的不解都会消逝,我会选择包容。
因为写日记,我习惯了享受孤独。这十年间,日记本成为我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我在每个深夜遇见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我通过文字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记录属于自己的历史。我将所有的负能量向它倾诉,合上日记本,我收获了释然、坦然、乐观,保鲜了一个最为真实的自我。
因为写日记,我习惯了珍惜每一杪时间。我笃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尽力赋予每一天以生命的意义,以避免晚上面对真实的自己时无从言说的尴尬。
而以上所有的感受,跑一次马拉松,你就全部体验到了。
最新范文
最新推荐
本站部分信息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15-2020 好文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