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与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023-02-08 16:00:34 阅读:

[摘 要]农民收入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行了新的农业制度,大大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结构的优化,从而农村消费支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使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持农村地区稳定,拉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民收入 消费 农村经济 扩大农村消费

一、农民收入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首先,农民收入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近8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收入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每个农民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投入水平,也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因为,农民收入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支出,而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均为支出法计算的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情况下,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用于生产和消费支出水平的变动,从而影响GDP总量和增长速度。

其次,农民消费支出扩大对收入增加的反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消费扩大可以使市场活跃,加快经济运行效率。直观来看,消费势必使人们手里的现金减少,但是再沿着这样的思路向下分析,消费可以刺激产出,加快生产和服务得循环,从中就会增加就业的机会,最终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在农村的生产-消费环节中就会时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这又会刺激消费,形成良性循环的链条。二是消费扩大,会从中使得国家的税收收入增加,税收增加了,就能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通过转移支付手段,集中财政资金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使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持农村地区稳定,拉动经济发展。

二、农民增收与扩大消费

1. 现阶段农民增收与扩大消费的可行性

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增收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可行性,应该立足我国国情,一切从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寻找解决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第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事业正在蓬勃开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但是国家大环境的整体发展是农村地区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第二,农村发展有着政策的大力支持,逐年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时刻关注着农村地区的发展。我国提出的税费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每一次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1982年到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拆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社体制和高度计划、垄断的经济制度,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农民从离社不离土、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向农民开放发展空间和改善发展环境,解决了粮食短缺、商品短缺、城市发展资源不足等难题。农村政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我国广大农民勤劳朴实,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并有着改革和发展的巨大信心。自古以来,我国农民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致富愿望,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发展。

第四,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势在必行。反哺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途径,是贯彻落实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工业支持农业思想以及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八个“一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稳定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发展的整体水平己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第五,全社会关注“三农”的意识不断增强。2007年两会,“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关乎大局,当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可以说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 农民增收与扩大消费的意义

(1)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因为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因此,我们要在继续培育和扩大农民需求。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购买潜力巨大。如果能把农民消费潜力挖掘出来,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2)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民的生活不能得到持续改善,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多,无形中就会给党和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给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带来很大冲击;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3)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集物质丰富、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生态协调等特征于一体。这一预期性目标的实现根本上要靠坚实的物质基础,要靠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不断改善交通、供水、医疗、教育等人居环境,才能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支持和参与。

(4)积极引导农民消费同样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消费可以活跃农村经济,增加供给,带动经济发展。

(5)扩大农民消费也具有文化意义。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以勤劳节约闻名,自奉甚俭,不到必需决不去“消费”。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生活缺少切实的保障,形成了“常将有日思无日”的思维定势。因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文化任务。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这种心理,就必须让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权利的充盈,意识到发展机会的可靠,从而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只有这样,他们的消费才能扩大。

三、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和加工业,优化特色农业结构。推广服务把科研与农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例如,我国南方农村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金柚、茶叶等新品种,加快培育发展竞争力强、效益好的脐橙、油茶等新兴优质农产品产业带。要充分挖掘水产养殖潜能;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禽类等,不断增加牧业产值。

2. 铸造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如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适应以质量为主导的绿色消费潮流。其次要增加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再次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农产品跻身于全国名牌。这样农产品的知名度就会提高,这不但能提高其在本地的销售量,而且对农产品的外销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农民要增收,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很难做得好的 应充分发挥农村乡镇文化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各类教育资源、智力的优势,以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和转移农民的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开展农村青年中学后教育系统活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巩固提高目前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逐步实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4. 消除城乡差别,发展县域经济和农业旅游特色,如“农家乐”。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增长很快,使我们认识到农民外出务工对增加他们的收入是很重要的。所以要解决农民身份问题,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差别,允许享有公民权的所有中国居民在其固定工作或生活来源的城乡成为合法居民。

5. 统筹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走城市化工业化的路子。目前,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农民的纯收入在不断下降,而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农民的收入增长呈现出越来越依靠非农产业的趋势。所以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如何使农民能够迅速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是一个浩大的社会工程。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农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玉玲:我国农民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2,(6)

[2]胡雪萍: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与扩大农民消费需求[J].农业经济问题,2003

[3]段庆林:我国农村地区消费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9,(3)

推荐访问:起着 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 作用 消费

本站部分信息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15-2020 好文稿网